心肺复苏模拟人的发展和运用
心肺复苏模拟人由挪威玩具制造商最早研制出来,由于当时科技的局限性,只用于早期的口对口心肺复苏简单训练培训。随后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脏病人体模型由迈阿密大学研发成功,它可以模拟27种心脏病体征,被认为是最早的符合现代医学技能培训观念的医学教学训练模型,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医务人员的培训。六十年代中期,计算机操控的模拟人被研发出来,本是用来给麻醉科医师进行气管内插管培训的,但是最终因为价格昂贵,且应用范围太窄未能被推广使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模拟教学之父美国斯坦福大学麻醉系David Gaba教授与工程师合作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心肺复苏模拟人。之后,一些智能化高级综合模拟人被相继研发。随着制作成本的下降,人体模型逐渐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地都陆续地制造医学模型,高仿真模拟人等各种模拟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医学训练模型可以实现对整个医疗环境包括患者、病情和治疗环境的全面模拟,并且通过提供一种交互式的教育环境,完全模拟在真实场景下对病人的处理。总之,医学模型自始至终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并渗透到医学教育中去。
心肺复苏模拟人等模型功能为了突破传统学徒式医学教育的瓶颈,维护患者安全,减少医疗差错,把心肺复苏模拟人的模拟技术引入医学教育中,为受训者提供一个反复训练提高技能的安全环境事很有实际效果的做法。心肺复苏模拟人的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新换代。
启沭医学高智能电脑控制心肺复苏模拟人QS/CPR490三种操作方式:
1、训练模式:此项操作是让学员熟练掌握操作基本要领及各项步骤。当功能设定好,学员就可以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操作正确错误有各类功能液晶显示及语音提示。
2、考核模式:标准的考核模式。学员在经过训练操作,能熟练掌握了急救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考试。学员必须按考试标准程序进行,按2015年国际最新标准按压吹气比30:2,即正确胸外按压30次(不包括错误按压次数),正确人工呼吸2次(不包括错误吹气次数)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要求在考核设定的时间内,连续操作完成30:2的5个循环。最后正确按压次数显示为150次,正确吹气次数显示为10次。即可成功完成考核。若不能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上述操作,则急救失败,需重新考核。当成功完成考核后,将有语音提示:“急救成功”,颈动脉连续搏动,瞳孔由原来的散大自动恢复正常。此时模拟人已被救活,即可按打印键打印操作成绩单,以供考核成绩评定及存档用。
3、实战模式:实战考核模式是一个自由操作设定的模式,它不再限制学员在考核操作中按压30次和吹气2次及5个循环的标准操作模式,可自行设定操作频率、操作时间、按压次数、吹气次数、循环次数、正确率。在设定好程序后开始操作,操作的内容就是此前自行设定的内容程序。如在设定的时间和频率内完成按设定好循环次数所需的按压和吹气数,就表明考核通过,急救成功。反之没能在设定时间完成操作表明考核不通过。此模式是一个非常自由的考核模式。操作结束后即可按打印键打印操作成绩单,以供考核成绩评定及存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