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心肺复苏培训纳入教育内容 加强心肺复苏模拟人教学

来源:上海启沭 2022-12-6 16:17:22      点击:

     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通知指出,学校红十字工作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防控、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通过系统培训,让在校学生普遍掌握心肺复苏基本技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言而喻。问题的关键,不是该不该在校园内开设这类课程,而是如何让培训收到最好的效果。在过去,很多地方都进行过“急救进课堂”等尝试,但效果一般。这提醒我们,如何提高培训的效果和实用价值,才是应该着重突破的难题。


心肺复苏模型

     要想急救培训的实用价值更高,首先要做的当然还是将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纳入教育内容当中。不过,“纳入”是往原有教育内容之中添加新内容,开设这门课程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师资力量是否能够持续保障是一个问题。此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共同将急救知识纳入课堂,与过去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独自行动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中国红十字总会拥有丰富的医疗人才资源,健康与急救培训的师资力量更有保障。
     其次,学校急救培训既要“纳入”,更要“融入”。如果说“纳入”是相加,那么,“融入”则是内化。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融入课堂,课程不一定增多,内容却可以调整,使之更加有利于传授急救知识。比如,我国初中就开设了生物课,其中一些章节讲到了急救知识,只是内容太少,心肺复苏等具体技能更是涉足不多,可考虑在这些章节增加急救内容。再如,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的一些知识也与急救知识联系紧密,心脏动力学、心电产生原理、人体消化酶、呼吸时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与转化等,都涉及到这些知识。将基础科学知识与急救知识融会贯通,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急救原理、记住急救步骤,也有利于他们学好基础课程。这样的融入,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心肺复苏模拟人教学内容及临床实际创设心脏骤停情景,根据岗位需求和教学目标提出5项工作任务,分别是:判断意识、呼救;开放气道和判断呼吸;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判断抢救效果。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内容融入在5项工作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心肺复苏模拟人操作技能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任务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根据任务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教学全过程,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通过组建学习团队,将单独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学案,学案主要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模拟人系统临床案例、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及思考题、学生自主练习指引、知识拓展五部分。临床案例运用角色扮演法引入案例。课前布置学生根据案例分担角色,上课时将心肺复苏模拟人案例以情景模式展现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兴趣。

文章来源:http://www.shqishu.com/html/7528601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