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模拟人教学培训 2022年操作新标准
心肺复苏模拟人综合急救护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护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抢救措施的综合急救能力。利用成人综合急救技能训练系统进行综合急救技能训练,是在护生学习了相应急救知识、训练了单项急救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急救模拟人表现出危急情况,需要护生综合应用急救护理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课程中学过的知识,通过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病人表现,及时判断病人存在的危急情况,同时正确选择并综合应用所学的急救技术对病人实施抢救,这样,使护生在实践性课堂学习中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得到综合应用。
普及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使心跳骤停综合急救技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基础生命支持,这是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既便是同一种抢救方案,操作者不同、用力不同,模型人的表现也不同,护生必须将正确的抢救方案正确实施才能抢救有效,这种训练在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培养护生在实际工作中养成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最终提高综合急救能力。在实施心脏骤停是临床模拟常见的急危重症,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的关键,心跳骤停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心脏骤停复苏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急救反应的时间,医学上称心跳骤停后的4分钟为抢救的黄金时间。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 上一篇:心肺复苏模型对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 2022/6/23
- 下一篇:心肺复苏模拟人在户外意外救援中的应用 2022/6/21